Motherhood, Parenting

小孩不專心吃飯? ....其實大人也沒專心到哪去。

文:林岱葳臨床心理師


小孩吃飯是許多家長很頭痛的問題,吃到睡著、盧XX、中途離席,狀況百出。

針對這個現象,有些專家表示因為幼兒注意力較短較發散,所以吃飯容易各種分心


有時候聽聞家長因為小孩吃飯太慢,心急之下不小心大聲斥責
有些比較激動的家長在管教當下會延伸出對孩子不必要的人格批評,例如:「動作慢吞吞,這樣以後誰要跟你做朋友!」、「你在這裡繼續東摸西摸,等一下老闆過來罵你,老闆討厭你」


其實家長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一頓飯吃到天荒地老還一副嘻皮笑臉,有時候是會想給他巴蕊沒錯(開玩笑)
不過家長無須預先過度擔心,正常來說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隨著年紀提升,加上環境塑造日漸進步。例如入學之後,不管是聽課、做作業、考試、團體生活,注意力都會派上用場;經過學校系統性訓練與家長的輔助,孩子對任務的堅持度與完成度也會隨之提升。


別說是小孩,成年人的注意力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

在這個網路興盛的時代,成年人的注意力其實早已被綁架

等捷運、等紅綠燈、等餐點的時候,只要稍微有一絲空閒,就忍不住想拿出手機來滑,有時候也不知道在滑什麼意思,反正就是一種自動化習慣

這跟我們大腦當中負責控制慣性的 #背側紋狀體 以及 #伏隔核 有關係

然而這種注意力資源被過度佔據,資訊碎片化吸收,很容易導致做事效率低落、腦袋突然空白、丟三落四的情況。光是平常前來評估的個案裡頭,就有好幾個跟我反應過。


前幾天看到幾項調查結果跟大家分享:

  1. 人們滑臉書、IG等等社交媒體時,平均只能專注8秒,8秒之後如果沒有亮點,就會滑走。就算是在工作,人們在工作中的注意力最多維持三分鐘。
  2. 台灣人每日社交媒體平均使用時間為1小時56分鐘,每個使用者平均擁有八個帳號
  3. 台灣是臉書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使用者年齡分布為16-64歲,男女比例沒有顯著差異,但女性參與度較高。


由此可見, 注意力確實是現代人的稀缺資源

個人認為,雖然小孩跟成年人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方式不一樣,卻都不能小看網路、社交媒體的影響力


之所以會這樣說,背後是有故事的:

曾經在一個大型聚會場合,裡頭有年輕媽媽也有未婚女子

女人聚在一起必須要有大家都能參與的共同話題,像是韓劇男主角這種話題就很適合

老一輩的人都說「囡仔人有耳無嘴」,是指小孩聽大人講話的時候靜靜地聽就好不要多嘴

但在那個聚會,我們暢聊的時候基本上是預設一旁的孩子是「無耳無嘴」,應該完全沒在聽,只會在旁邊放空,進入自己的小世界


現場氣氛正嗨,來到大家最喜歡的二選一遊戲...

A問B:「池昌旭還是朴敘俊?」

正當B媽試圖做出史上最難的一道題目時,一旁的B孩一邊吸著飲料一邊悠悠的說:

「媽媽喜歡敘俊」

(眾人哄堂大笑)

為了確認孩兒是不是瞎說,特別手機google照片拿到面前考他,還真的指對!

不只這樣,B孩趁勝追擊:

「我長大想跟IU結婚」

我:(okay...你媽都想當朴太太了,你這也沒什麼)



言歸正傳,當懊惱孩子為什麼都不乖,不好好吃飯的時候

除了先了解 現代社會的聲光刺激真的很多 (有時候不是故意分心,是因為耳朵關不起來嘛!)

也可留意是否有以下這些因素正影響孩子:

  1. 生理狀態:疲倦想睡覺、身體不舒服、沒有胃口
  2. 情緒狀態 : 想要表達的、身旁有陌生人、怕生、有令孩子感到不自在的人
  3. 環境干擾:環境太嘈雜、人聲鼎沸、電視手機音量太大


如果發現上述原因,大人有義務協助處理,再觀察孩子接下來的反應如何

也可以搭配獎勵,提高吃飯動機,獎勵不一定要是具體物質,可以是某件孩子很喜歡很期待的事(去公園看魚)


一個女人有沒有當媽,過的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最終成為兩個世界的人。

文:林岱葳臨床心理師


最近聽到一個小故事,讓我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家有幼兒的媽媽心情

朋友家有名年約四歲的屁孩(他自己稱呼的),長得還挺好看,遺傳到朋友的深邃長睫毛大眼睛以及瓜子臉。

不要看這小子才四歲,自我覺知(Self-Awareness)這塊發展得挺快的,對自己的容貌優勢頗有自覺,不時站在鏡子前面欣賞自己的盛世美顏

有一次他手上捧著一碗薏仁湯問我:「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吃薏仁嗎?」

我:「為什麼?」

他:「因為可以美白!」

• 

我感到震懾。

震懾的點之一是 他從哪裡獲得美=白的審美觀?

震懾點之二是 小小年紀的他竟然能夠抽象審美概念落實為具體行為,超乎我對四歲小孩的認知

我轉頭看親媽一臉木然、不為所動的樣子就知道八成是這小子自己的主意

親媽進一步跟我分享另一個也是最近發生的事:

稍微有在保養皮膚的廣大姊妹媽媽們應該都知道SK-II青春露這項產品

彷彿使用之後你便可以擁有跟綾瀨瑤一樣吹彈可破的美肌,但前提是必須從口袋掏出大把銀子(近幾年還很兇猛的漲價一波)

親媽幾個月前入手一瓶大容量的青春露,決定來爽用一波,價格...嗯對好幾個千這樣,可說是2022重大財務決策之一(誇飾)

不料才過沒幾天,怎麼覺得哪裡怪怪的,量好像少得有點快?是錯覺嗎?

又過兩三天,親媽突然發現瓶身是倒的,裡面剩不到三分之一,且一摸旁邊的桌巾一片濕...


屁孩已肇事逃逸,離開現場,理智線幾近斷裂的親媽一個箭步上前抓住孩兒的手一聞

沒錯!經典的PITERA口水味!罪證確鑿!(有用過青春露的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這股酵母味)

親媽雙腿一軟跌坐在地,握著孩兒的手,兩眼發直...

親媽說這段的時候我簡直有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一般的感同身受

如同一個男人聽著另一個男人車子被莫名刮花的那種心痛感...


慟!這是一個把SKII青春露當作廣源良菜瓜水來用的故事。


從這位四歲帥童獲得了幾項啟示錄分享給大家:

  1. 幼兒會在平均在兩歲逐漸發展出自我覺知( #SelfAwareness)、自我概念。孩子透過看鏡子、看照片開始認得"自己",原來自己跟別人是獨立的,是不一樣的,形成對自我的印象。大人如果想要協助小孩加強發展自我概念,可以跟他們一起照鏡子,或是用腮紅、口紅等等的彩妝品在他們臉上畫圖樣,接著讓他們去照鏡子,引導他們觀察。
  2. 自我意象( #Selfimage)、自尊( #SelfEsteem ),也是在學齡前幼兒時期就會開始發展的心智能力,孩子其實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大人的反饋形成自我概念,例如在穿新衣服時告訴他:好漂漂、好帥帥;拍照時告訴他:好可愛的動作! 孩子從大人的回應慢慢了解原來"自己給人什麼樣的印象"。所以不難理解朋友這名四歲帥孩為什年紀小小就懂得照鏡子欣賞自己的帥


身為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發展?


  1. 過度讚美,有害無益:就像營養品上面的警語一樣,多食無益。

  2. 放手讓孩子試錯:開放孩子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當孩子犯錯,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始末,而不是一開始就強行鎮壓。

  3. 肯定過程,避免只讚美結果:只讚美結果,孩子將接收到「反正只要結果是好的就好了」而忽略了過程才是成事的核心關鍵,未來也很可能形成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生觀,例如作弊、投機取巧、做人浮誇、誇大其辭。

  4. 不談條件的愛:就算你打翻SKII,你還是我兒子,我還是愛你啦,但下次要先問過媽媽,才可以用媽媽的東西。


後記:

親媽說兒子真的很識貨,似乎對青春露的漂亮透明瓶身情有獨鍾,因為後來桌上其他保養品也不曾發生這慘況。

親媽煩惱不已,問我該怎麼教化?


我:把瓶子留著,裡面裝廣源良菜瓜水,結案。

(我還算有良心,至少不是裝自來水給他吧)


2022.04.04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10461
版權所有 2021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